工程研究中心的近中期目标是完善已有的基础应用研究成果产业化机制、产品与设备的优化设计与升级换代。对国内外成果进行消化、吸收、转化与创新,与国内外相关组织与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新产品研发、技术合作和技术改造。选择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促进多学科发展的课题进行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力争使工程中心的研发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工程中心近中期的具体目标有:
(1)深入研究减震支座地震作用的减震机理,完成参数化研究、完成减震支座参数化设计,提高减震支座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率。进一步推广减震支座的实桥应用范围,提高我国中小桥梁抗震减灾能力,确保高等级公路的地震作用下的安全;
(2)深入研究斜拉桥拉索振动控制阻尼器的作用机理,完善拉索振动控制阻尼器设计、制造,提高工作效率,使拉索振动控制阻尼器的生产工厂化,系列化,设计程序化,规范化。
(3)完善现有桥梁健康诊断安全监测的手段,并探索新的便捷方法。借助新型数据采集传输,努力建立桥梁健康诊断数据库系统,完成对桥梁健康诊断的自动数据采集、传输与分析系统,将健康诊断的方法程序化。
(4)特殊条件公路桥梁灾变机理及控制技术。在对大型公路桥梁的安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特殊区域公路桥梁灾变机理、风险监控以及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基于性能的长寿命结构设计方法、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及评价、高性能钢、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的承载能力性能、特殊地区复杂结构的抗风、抗震、抗火、防撞技术研究,建立特殊条件公路桥梁评估指标体系。
(5)特殊条件公路隧道建养理论与关键技术。通过对高速公路隧道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管理技术开展研究,以得出公路隧道绿色建养一体化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装备,重点开展公路隧道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基于环保理念的公路隧道施工技术与装备、公路隧道施工与运营过程智能监测系统与应用、公路隧道结构快速、环保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
(6)公路桥梁与隧道智能监测与运营养护技术。随着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交通需求的提高,公路桥梁与隧道运营、养护及管理技术逐渐向高效化、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针对公路桥梁与隧道养护管理日益突出的技术问题,建设公路桥梁与隧道设施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健康状态实时监测,重点开展公路桥梁与隧道破坏数据采集系统及多源异构数据整合分析、公路设施的最优养护策略制定和资源配置优化、公路桥梁与隧道全寿命养护时机与对策优化、智能化公路桥梁与隧道开发及创新投资机制、大型信息化公路桥梁与隧道工程运营养护与管理系统研究。
(7)公路桥梁与隧道安全设计、状态监测及运行理论。针对桥梁与隧道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造需求,重点开展公路桥梁与隧道数字化协同设计理论、公路桥梁与隧道建造状态感知与性能提升、公路桥梁与隧道宽容性安全设计与效果数字化模拟、基于大数据和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公路桥梁与隧道运行综合监测技术与方法、公路桥梁与隧道交通网络突发事件主动防御体系的理论及方法、研制区域交通应急指挥与协调联动系统研究。
(8)海洋环境大型桥梁深基础及新型基础的设计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跨海大桥的建设面临多变的气候环境、复杂的海底地质和恶劣的水文条件等多种不利的自然条件,作为整个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下部结构的设计施工的成功与否,对整个桥梁的正常使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洋环境桥梁基础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可使工程技术人员深刻认识到海洋环境桥梁基础结构的关键技术与非海洋条件下桥梁基础结构关键技术的区别与联系,大大减少设计与施工中的产生的盲目性。研究成果可填补我国公路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桥梁下部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亦为补充和完善现行桥梁地基基础规范奠定基础。
(9)地下工程与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结合目前国家资源短缺与鼓励再生资源利用的现状,寻求新型的岩土材料,了解其工程性状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基于生态高速公路建设理念,研发一些环保型的公路构造物,并积极推广应用;结合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热潮,深入研究浅埋暗挖与盾构技术的地域适用性,优化其设计与施工;在对大量在役隧道调研的基础上,对地下结构长期性能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10)现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投产与推广作用。
(11)开发应用于隧道施工的地质超前预报的国产化仪器设备。